【社科院訊】
性別平權之路篳路藍縷,為了讓同學們更能夠了解這段經歷,社會科學學院於11月7日邀請到長期耕耘同志議題,日本大阪公立大學特別研究員劉靈均來政大分享臺日性別運動跨國交流的歷史,探討這兩個國家的性別平權挑戰。藉由分享不同文化下的性別平權經驗,思考兩國以及整個東亞區域的性別平權發展的可能性。
劉靈均是臺灣大學日文系碩士、日本神戶大學人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學術專長為臺日同志文學與同志運動的比較、日本戰前殖民地詩歌。他分享自身經歷,早年生活受到父親家暴,在當時父權當道的社會,改從母姓困難重重,他感謝當時的婦權運動,雖然過程艱辛,最後順利更改姓氏,過程中也讓他更加堅定其想要推行同志運動的意志。此外,學校的教育對他也影響很多,曾擔任日語口譯的他深刻體會到,當代的日文作為全國的共通語,往往深植很多讓人保守、不能伸張自己的概念,因此種下想要在日本推動同運的種子。
接著,劉靈均也分享在日本與臺灣的社運初體驗,是在2011年擔任臺灣同志遊行的報到處日語翻譯。在2014年,他參加當時的太陽花運動,身為同志的他不惜抱病參加,從活動中結交其他同志朋友,開始推動跨國社會運動,而會日語的他便擔任跨國同運團體的在日代表。2015年的日本,開始漸漸注意到LGBT族群的存在,當時的廣告公司透過問卷統計,發現同志族群的經濟市場很大,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到同志人權議題,但也因為這樣,讓同志族群開始受到媒體的關注。同年的日本,也開始有部分行政區推行同性伴侶/家庭的制度,先由東京都涉谷區、世田谷區開始,接著遍地開花,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有相關的制度。但日本中央法律的推行與改革則沒有這麼順利了,2017年的情人節,支持同婚的團體在全國五個地方法院同時提起要求政府法制化同婚登記的訴訟,雖然有一部分法官認為不讓同性兩人結婚違憲,但這依舊無法撼動執政黨的保守勢力。見如此狀況,他開始籌劃組織地方同志運動團體「關西同志聯盟」,期望透過組織推動日本的同志運動。然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仍有政治人物對同志族群有所偏見,如日本國會的議員說出:同志議員沒有生育能力,是這個社會不需要的族群的言論。對此言論,他也跑到國會抗議,雖然成效並不好,但也讓同志議題更加浮上檯面,受到社會大眾討論。2019年,臺灣通過同志婚姻法案,同為同志的名人在推特上轉發相關新聞,更加讓日本民眾也開始主動且深入的關注相關議題。
2021年認識了身為日本共產黨黨員的丈夫柴口征寛,而他和丈夫也透過政黨內議員的力量,在他居住的高濱市推行伴侶宣示制度。而2022年,劉靈均的丈夫成功當選為高濱市的議員,但同年長年阻礙同志平權議題的前總理安倍晉三意外遭槍擊身亡,此事也揭發了統一教會對於政治的干涉。劉靈均將時間拉回到2003年,當時提供智能障礙學生學習的東京都七生養護學校在課程中教育性別平等內容,但卻收到地方議員杯葛,不但處罰校長跟老師,國會議員們還設立不能夠在校園內推行性教育的相關制度,最大的罪人就是被害的安倍晉三前總理與參議院議員山谷惠理子,背後就是有統一教會與保守神道教團體支持。
2023年,他與丈夫回到臺灣結婚,在臺灣與日本兩邊皆譜成一段佳話,但劉靈均認為:結婚不是我的幸福/運動的終點。他提及,現在日本仍有許多對同志族群的限制與拘束,從政治、社會到婚姻問題,都需要法律與制度的改善。除了點出日本當地的問題外,他更點出臺灣能夠有什麼作為。除了制度外,他也認為藝文創作者能夠透過激發同情共理的方式改善眾人對同志族群的不理解,透過文字外,也能夠透過圖像來傳達身為同志的驕傲與自信,也可藉由介紹不同國家的同志出版物來促進國際同志文化交流。他期許未來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都可以理解與其他國家類似運動的差異與不同,相互學習才能夠讓運動更有效、更廣泛的幫助更多人。
而講座後的提問環節,同學也針對高濱市的伴侶制度提出進階的法律疑問,而劉靈均也以清楚的方式分析目前日本伴侶制度與婚姻制度的法律效力,與相關社會福利制度的關係。另一位同學則提出了較為尖銳的問題,詢問他在講座中的想像是否有殖民的美好想像或過度的美化了現實,而他也認為,雖然觀光時不免對於異國有過度美好的想像,但若能深入了解對方社會的問題,則即便是在觀光,也能夠體會到當地的不公平,進而幫助當地弱勢朋友。除了制度與想像外,更有同學提出日語對於翻譯的選擇與說明方式是否會影響同志平等的推廣,他則拿出了相關的海報來和同學做說明,認為日語常常直接使用英文字母或者英譯,影響了社會對於社會問題的理解,或許可以像中文世界借鏡,藉由意譯來更加理解社會問題,讓共有相同語言的人一起討論解決方案。
日本大阪公立大學特別研究員劉靈均分享臺灣和日本在性別平權上的現況。(照片來源:社科院)
劉靈均老師分享其投入跨國社運的原因與推動過程中的各種經歷。(照片來源:社科院)
文藝作品在性別平權發展推動中亦有其重要性。(照片來源:社科院)
講座後的Q&A時間,參與者踴躍提問,與講者討論。(照片來源:社科院)